


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4
三、 強迫症患者 強迫症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它的特點就是重複思考,以致產生強迫行為,藉此減少或消除由這些強迫思考引起的痛苦和焦慮。它的終生盛行率約為 2-3%,並且通常始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通常逐漸發病。其病症自輕微到極嚴重都有。一般用抗憂鬱劑(SSRI)治療,有五成到六成的療效,不過有些病人對於藥物治療有限,反應不佳。所以建議加上認知行為治療(暴露不反應法),如此可以增加療效到七、八成左右。 正念對強迫症的好處包括: 1. 可增強對壓力的承受度。 2. 可以挑戰「思行混淆」(thought action... read more
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3
二、 憂鬱症患者 憂鬱症是現代社會的主要心理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把憂鬱症、愛滋病和癌症並列為廿一世紀的三大疾病,是衛教預防的重點工作。西方發明抗鬱劑,只能「矯正重大的憂鬱症」,卻「無法治療不快樂」(鄭振煌譯,2002),而且在首次的憂鬱症矯正好之後,至少有50%的病人會復發;過去有兩次或兩次以上憂鬱經驗的人,80%會終生復發不斷 (Zindel et al., 2002)。因此,預防憂鬱症及復發極為重要。... read more
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2
第一節 正念對各種不同疾患及一般人在心理健康的助益 一、 思覺失調症患者 根據 Anreasen 在 1982 年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負性症狀進行調查後,主要可以歸納出五類症狀表現,包括:情感平板(affective flattening)、貧語(alogia)、無動機(avolition)、喜樂不能(anhedonia)、社交退縮(affective impairment)。這些負性症狀的本質,基本上是因為無法有效調節情緒、缺乏足夠的自我覺察能力,以及欠缺人際互動的能力。 國外一項針對1452... read more
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1
前言 正念療法從1980年代開始漸漸蔚為風潮,在此期間,舞蹈治療也在美國展開第二波的興盛期。而延伸自敘事治療與身體心理治療的身體敘事治療則於2006年在台灣被提出。 由於正念療法與身體敘事治療有許多相似之處,本報告欲將此兩種療法進行比較分析,並嘗試結合以能系統化的運用。 正念(Mindfulness),被歸類在第三波認知行為療法,正念是一種轉注於當下,全然開放的自我覺察,不需要帶有自我批判的心態,改以好奇心和接納,迎接內心和腦海的每個念頭,也就是強調正視當下和覺察。正念療法是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的榮譽教授卡巴金博士(Dr. Jo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