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7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7

未來發展 到目前為止,舞蹈治療在台灣的研究所當中,才開始有初步的課程架構,在心理諮商的領域中,是非常年輕的一門學科,仍有待繼續與心理、諮商輔導的領域學者專家多交流來發展其研究的範圍及身體方法學的建立。 在歐美等地的舞蹈治療師,除了具備舞蹈治療的認證之外,大都具備心理師、諮商師、社工、護理或其他等專業訓練認證。目前在台灣的認證舞蹈治療師共23位,具臨床心理師證照者4位,職能治療師1位、諮商心理師2位。... read more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6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6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部分,2001年李宗芹發表「舞動中與自我相遇:以北投818醫院的舞蹈治療為例」,探討節奏流動、創意表達及身體意象,著重舞蹈治療與內在心靈的聯繫,並以此對患者的自我建構提供協助。 2008年洪瑩慧赴美國舞蹈治療協會的年度研討會發表研究論文「鑲鉗憂鬱的身體敘說:一位中年喪偶女性與舞蹈治療的交會」,論文研究主題為將舞蹈治療與敘事治療結合運用,確實可以幫助被研究者覺察並轉化未曾覺察的哀慟情緒,可以傳遞強大的訊息及療癒的力量。... read more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5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5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推動台灣舞蹈治療協會的成立,當時文建會委託表演藝術聯盟承辦藝術心理輔導研習課程,在文建會、全國教師會及中部地區相關單位的支持下,推動藝術扮演一個緩解機制。這是心理治療與藝術團體的合作,也是一個值得開發的模式。... read more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4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4

四、舞蹈治療在台灣的發展 發展史 1980年代草屯療養院聘請第一位舞蹈背景的人進入職能治療體系,以舞蹈專業訓練從事職能治療,此應為台灣第一位舞蹈治療師。 1990年代,林絲緞透過台大醫院兒童心理科的詹醫師,教導自閉症孩子學習舞蹈。 期間,李宗芹也於1992年在醫院擔任舞蹈治療師,發展舞蹈治療在臨床的應用。她以創造性的動作元素(空間大小、路徑、力量輕重等)帶領患者覺察身體與表達自我,進而辨認自己的情緒感覺、看到自己與他人的互動方式,此種方式打開了台灣的舞蹈治療學的基礎工作。... read more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2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2

翠笛蘇的工作模式 她通常透過一些節奏性的動作開始進行團體工作,並且將重點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這樣的暖身可能只是簡單的抬頭、低頭,頭轉左、轉右,聳肩、肩膀放鬆,再來是手肘、手掌。然後所有人圍成一個圓圈,當搖擺腿部時,會牽起旁邊的人的手來保持自己的平衡。她會做所有可能的事,讓人們覺察自己的身體,然後協助他們擴展動作的範圍。 她的治療過程可歸納成為以下四步驟: 1. 暖身 以動作、節奏、呼吸、聲音等各種方式介紹自己,並增加團體成員的交互反應和接觸,讓成員熟悉並適應團體。 2. 拓展身體語言... read more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1

舞蹈治療的中西文獻回顧 – 11

(二) 舞蹈治療的先驅Trudi Schoop (翠笛蘇) 翠笛蘇的背景 翠笛蘇是瑞士人,十四時決定要跳舞,後來成為舞蹈家並於二次大戰結束後,定居美國。她先生去世之後是她人生最空虛的時期,後來有機會與視障與聽障的人一起跳舞,她忽然發覺並感受到新的經驗,因此開始投入舞蹈治療的工作。她認為舞蹈治療師所發現的都應該來自舞蹈本身,而不應該依賴其他理論。 她最初的舞蹈治療經驗,讓她得到四點重要的啟示: 1. 要更有彈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