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3
同理心的選擇 然而美國賓州大學教授達洛爾.卡麥隆(Daryl Cameron)和其他學者則提出不同的看法。 這派學者認為同理心有限制的說法,只是因為將同理心放在情緒層次上加以討論而已。同理心在科學上稱為「經驗分享」(experience sharing),也就是對別人的情緒感同身受。情緒層次上的同理心之所以被認為有限制,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同理心似乎在受難人數眾多的情況下較不敏感,例如種族屠殺或自然災難。第二,同理心對於不同種族和意識型態族群的苦難,似乎也比較無感。... read more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2
同理心的極限與選擇 母親一輩子的生活重心只有父親和家人,我知道母親做出送父親去安養機構時,她內心的掙扎與不捨。還來不及安排好安養機構,父親再度住院,距離上次住院還不到半年。在鎮定劑的效用下,他昏睡著。我輕輕地摸著他的手,我不確定他是否知道那是我和他之間的對話。... read more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1
— 老化和臨終可以變成一段漸強直至高潮的旋律 — 原本就不多話的父親,中風之後開口的機會更少。我看不出來他呆滯的眼神望向何方,他坐在沙發上偶而低頭看著自己的雙手,也試著用他的右手搓揉著自己顫抖的左手。我拉起他的左手問他:「我可以幫你按手嗎?」他點點頭說好。我把他的左手放在我的掌心,我稍微用點力地幫他按壓,沒有對話,時間仿佛停在那裡。這是我第一次,也許是唯一的一次,在他有意識的時候,父女倆靜靜地透過雙手的觸碰,連結彼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