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2

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2

第一節 正念對各種不同疾患及一般人在心理健康的助益 一、 思覺失調症患者 根據 Anreasen 在 1982 年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負性症狀進行調查後,主要可以歸納出五類症狀表現,包括:情感平板(affective flattening)、貧語(alogia)、無動機(avolition)、喜樂不能(anhedonia)、社交退縮(affective impairment)。這些負性症狀的本質,基本上是因為無法有效調節情緒、缺乏足夠的自我覺察能力,以及欠缺人際互動的能力。 國外一項針對1452... read more
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1

正念療法的中西文獻回顧 – 1

前言 正念療法從1980年代開始漸漸蔚為風潮,在此期間,舞蹈治療也在美國展開第二波的興盛期。而延伸自敘事治療與身體心理治療的身體敘事治療則於2006年在台灣被提出。 由於正念療法與身體敘事治療有許多相似之處,本報告欲將此兩種療法進行比較分析,並嘗試結合以能系統化的運用。 正念(Mindfulness),被歸類在第三波認知行為療法,正念是一種轉注於當下,全然開放的自我覺察,不需要帶有自我批判的心態,改以好奇心和接納,迎接內心和腦海的每個念頭,也就是強調正視當下和覺察。正念療法是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的榮譽教授卡巴金博士(Dr. Jon... read more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12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12

過去30多年的時間,他選擇用創新的方法陪伴病人。 米勒醫師分享他陪伴一位癌症病患法蘭克很多年的經驗,他說,診療過程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和法蘭克一起思考法蘭克的人生。然而這樣做讓法蘭克一直很悲傷,因為他只不斷看到自己已經失去的部分。米勒醫師告訴他,失去是一回事,但後悔是另一回事,所以法蘭克決定要朝下一步邁進。... read more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11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11

臨終的美 喚醒父親,我選擇不再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因為大部分的時間,他會在下一刻遺忘剛才全部的對話。我讓自己回到中心,用全然的「在」陪伴,透過我的雙手與他連結。這樣,也許他會記得我在他頭上、臉上、雙手、雙腳曾經有過的溫柔的觸碰。 對大部分人而言,死亡最恐怖的事不是變成死人,而是臨終過程中遭受痛苦。死亡是無法避免的痛苦,這是自然發生的過程,也是生命的本質,就像是一個原本就談好的條件。也因此,我們會在自己的生命中預留空間、自我調整、成長。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宇宙間還有比自己更強大的力量。... read more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10

臨終病患生命意義的追尋 – 10

意義感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近年來心理學發展的新趨勢,正向心理是指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不斷地練習改變想法,強化正向力量來迎接挑戰。 塞利格曼博士指出,過去心理學的研究著重在治療心理疾病和改善負向情緒,因為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和酗酒這些問題都已經可以透過測量得知,也可以做精準的描繪。然而,人類現在雖然知道怎麼樣去治療這些疾病,但效果只是讓人們脫離使生命痛苦的狀態,而忽略生命最主要的目的。人們需要的不只是改正個人的錯誤或缺點而已,他還希望每個人可以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生命的意義。... read more